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积极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引导新疆各民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多措并举,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共谱职业教育新篇章。
学院秉承“崇德 技精 求实 拓新”的校训,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精神,紧紧围绕新疆住建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培养了近7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被誉为新疆建设行业人才摇篮和“黄埔军校”。96%的毕业生留在了新疆,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二十条”,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用忠诚使命践行了富民兴疆的责任担当,用文化魅力沁润了各族师生的灵魂深处,用立德树人谱写了职业教育的壮丽诗篇。
50年的辛勤培育,50年的精心呵护,民族团结之花灿然绽放在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各民族教职员工始终如一在这片热土上挥洒真情和汗水,以真心情谊、用真情实感,不断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一、坚持“同频率”,提升思想引领的高度
学院党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纳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一体化地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全方位落实落细各方责任和具体措施,广大师生牢记民族团结的核心要义,刻下民族团结的理论印记;打上民族团结的灵魂烙印,使民族团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入脑入心入灵魂。
坚持思想政治建设引领,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学习阵地,系统学习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了“文化润疆”课题研讨,就“4个如何贯彻,3个如何解决,2个如何做到,1个如何真正实现”(即在思想教育上如何贯彻文化润疆、在文化熏陶上如何贯彻文化润疆、在行为养成培育上如何贯彻文化润疆、在生活习惯转变上如何贯彻文化润疆;如何解决好2天校外文化熏染大于5天校内理论教育的问题,如何解决好4个月假期校外文化影响大于8个月校内正规教育的问题,如何解决好两种意识形态碰撞对抗中包容,包容中吸纳,吸纳中共识,共识中转变的问题;在理论教学中如何做到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在实践教学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如何真正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实施了“技能成才,强国有我”大学生讲红色故事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打造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好《简明新疆地方史》《大学语文》等课程,组织全院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把疫情危机化为教育契机,发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思政素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统一。3年来,由院级领导亲自讲授的《回溯党史,诠释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强国有我,一起向未来》《抗疫有我,做坚强的建院人》等主题的开学第一课,鼓励一届届新生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将青春之我融于奋斗之中使学生在自我辨析中、正反对比中、思想碰撞中、答疑思惑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聚焦“同心圆”,拓展文化育人的宽度
学院牢牢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教育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全过程渗透到校园生活中,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确保“文化润疆”工程内容丰富,落地生效,言之有物,操之有章,行之有效。学院自2019年以来,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师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点铸魂工程,重点开展了三个教育(即提高国语水平,强化行为养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国语教育显成效。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教师们从拼音、声调及简单的日常表达入手,从最基本的字、词认读训练开始,讲述党史故事、宣传民族政策,做到学习有内涵、感悟有思想、考核有标准。在了解汉字起源上下功夫,在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脉络和精髓上做文章,开展“每周一星”“每日一语”评选活动,读好四声调、写好方块字,从执笔时的“笔正身正”精神态度,讲到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引发“今生无悔入华夏,自豪我是中国人”的精神共鸣。
行为养成有抓手。学院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建设和专业素质培养,坚持严格教育教学、关心关爱学生、细致管理服务,建立起班主任、辅导员共同负责制,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有针对性的开展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同学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意识,养成现代文明行为习惯。
通过严格有序的军事训练,学生身体素质、思想素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吃苦耐劳品质进一步提升,国防意识和国家意识进一步树牢。以“鲁班文化”“工匠精神”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将产教融合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推动劳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最美校园靓化”活动,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营造干净整洁的教学生活环境。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开展行为养成教育,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洗脚、每周洗澡、每月洗被罩”。使师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更加趋向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礼仪、中华传统文明,不断强化学生的现代文明理念,形成文明习惯,融入现代生活。
传统文化润心田。学院“以德育人、以文化人、以爱感人、以情润人、以技超人”,将“文化润疆”工程融入校园、融入课堂、融入生活。依托职业教育活动周,打造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组织开展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团结一家亲”实践活动、“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体美让身心更健康”献礼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强国复兴有我、弘扬工匠精神、喜迎二十大”师生融情活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师生诵读经典、师生共舞麦西来甫等活动,实现“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体美让身心更健康”育人目标。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院美育工作,丰富美育实践活动、发挥社团文化传承作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作用、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学院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组建“三队五团”(即管乐队、舞蹈队、学生乐队,合唱团、民乐团、话剧团、美术社团、影视社团)。特别是民乐团组建以来,汉族师生主动弹起冬不拉、都塔尔,跳起麦西来甫、黑走马,少数民族师生争先恐后弹起了古筝、拉起了二胡、吹起了竹笛,呈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交往、文化交流、情感交融的新型“现代木卡姆”。
三、相伴“同成长”,展现交往交融的温度
学院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创新少数民族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引领各族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通过“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师生之间注满浓厚的 “石榴情谊”,在实践中感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真谛,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组织各族师生观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长津湖》等电影,通过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坚定爱国爱疆的执着信念;开展共度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活动,端午与学生互赠香囊,中秋邀学生品月饼,冬至教学生包饺子,肉孜节一起品尝学院免费提供的羊肉汤。
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占比接近70%的现状,学院创新方式方法,贯彻落实“民汉混班混宿”工作。坚持落实“五同”,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活动,教职工用心用情用爱用力与学生真心交朋友,交真心朋友,用祖孙辈的情怀疼爱学生、用父母般的情谊教育学生、用兄弟姐妹般的严厉管理学生。成立课外小组,各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了解彼此、消除隔阂,促进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互相理解。
凌晨1点,忙完一天的工作刚走进教师宿舍的辅导员孙凯峰,接到学生突发癫痫的电话:“老师,玉苏甫从床上掉下来了!”,他关上房门,转身就往医务室赶。学生需要紧急送往医院,他全程陪同,咨询、挂号、排队、还垫付了医药费……直到学生情况稳定,凌晨5点才返回学校的他,第二天一大早,又出现在核酸检测点,维护现场秩序。辅导员们奔走在为各族学生服务的路上,是白天不停歇的“陀螺”,是黑夜不打烊的“明灯”。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的曾广群老师执教29年,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护送抑郁症二期的姑丽同学安全返乡,她始终牵着姑丽的小手,悉心照顾,千里陪同;时时牵挂姑丽的病情,常常打视频电话,倾听她的心事,陪伴她的康复。去年8月,姑丽已如愿找到实习单位开始了顶岗实习,正常融入社会。
这样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建院上演,民族团结成为建院永恒的教育主题,形成了“时时宣讲民族团结,处处开展民族团结,事事彰显民族团结”的和谐氛围。真正做到了结对老师严格落实“三个知道一个报告”(即知道学生想什么、在哪里、干什么,有问题报告班主任),结对学生坚决做到“三个报告一个依靠”(即报告自己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家庭状况,有困难依靠组织),对二级学院个别问题学生做到“放飞的风筝不断线”,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安全这根绳,把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真正成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环境润人的抓手。
近年来,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人在师生中,师生在心中”的育人理念,倡导教职工做到“人在学生中,学生在心中”,号召学生树立“三年建院人,终身建院情”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教职工全心全意教书育人,学生一心一意潜学技能的强大合力,绘就了“师生同心向党,共建美丽建院”的美好画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新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征途中,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建院故事,用“建筑蓝”为“石榴红”增色添彩,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